68餐饮网 > 资讯 > 正文

星巴克一般开在几线城市开的

2025-09-23 20:02:20 630 作者:天天

作为全球咖啡连锁行业的标杆品牌,星巴克的门店布局不仅反映了其商业策略,更折射出中国不同线级城市的消费市场特征。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星巴克的城市分布从早期的集中化逐渐走向多元化,覆盖了从一线到五线的不同城市层级。星巴克的门店究竟主要集中在哪些线级城市?不同城市的布局又蕴含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一线城市:品牌根基与核心消费阵地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星巴克进入中国的“起点”,也是其品牌根基所在。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消费能力的区域,一线城市凭借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密集的商业资源和国际化人口结构,成为星巴克早期布局的核心。以上海为例,截至2023年,上海的星巴克门店数量超过1300家,不仅是中国门店最多的城市,更是全球星巴克门店数量排名第二的城市(仅次于首尔)。这些门店主要分布在陆家嘴、淮海中路、南京西路等核心商圈,以及张江科技园、金融城等高端写字楼集群,服务于白领、外籍人士和高消费群体。

星巴克一般开在几线城市开的-1

一线城市的布局逻辑清晰:通过密集覆盖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和高端社区,巩固品牌“高端咖啡”的定位,同时借助高客流量实现规模化盈利。以北京为例,朝阳区作为商业和国际化资源最集中的区域,单个区的星巴克门店数量就超过部分二线城市的全市总量,这种“核心区域饱和式布局”既形成了品牌曝光度,也满足了高频次的消费需求。

新一线城市:增长引擎与下沉市场的“第一站”

近年来,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西安等)成为星巴克门店增长的“主力军”。这类城市凭借经济快速崛起、人口持续流入和消费升级趋势,成为星巴克扩张的重点区域。数据显示,2020-2023年,星巴克在新一线城市的门店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5%,远超一线城市的5%-8%。

新一线城市的布局呈现“精准化”特点:一方面聚焦城市核心商圈,如成都春熙路、杭州湖滨银泰、重庆解放碑等,通过高端商场店、写字楼店承接中高收入群体需求;另一方面渗透新兴消费场景,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文旅商圈店、武汉光谷的高校周边店,覆盖年轻家庭和学生群体。以成都为例,其星巴克门店数量已突破500家,超过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成为西南地区的“星巴克第二城”,这背后正是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消费活力强、商业配套完善、人口结构年轻”的优势体现。

二线城市:区域中心与消费升级的承接者

二线城市(如长沙、沈阳、合肥、昆明等)作为区域经济中心,虽然消费能力不及一线和新一线,但凭借人口规模(多数城市常住人口超500万)和消费升级需求,成为星巴克稳步渗透的区域。这类城市的星巴克门店通常集中在市级商业中心(如长沙五一广场、沈阳中街)、高端购物中心(如合肥万象城、昆明恒隆广场)和重点商务区,单店辐射范围更广,服务于本地中高收入家庭、企业白领和商务人士。

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不同,二线城市的星巴克门店数量相对有限(多数城市在50-200家),且很少出现“密集布点”的情况。东北区域的沈阳作为二线城市代表,星巴克门店主要分布在沈河区、和平区等核心城区,单店间距普遍超过3公里,这种“点状布局”既避免了内部竞争,也确保了单店的客流量和盈利能力。

三线及以下城市:选择性进入与“重点区域”布局

三线、四线、五线城市(以下统称“低线城市”)的消费市场差异较大,星巴克并未采取“全面下沉”策略,而是选择“有条件进入”。具体来看,星巴克在低线城市的布局主要集中两类区域:一是经济发达的县域城市(如苏州昆山、佛山顺德、无锡江阴),这类城市人均GDP高、民营经济活跃,消费能力接近二线城市;二是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如洛阳、绵阳、赣州),作为省内副中心,人口基数大(常住人口超600万)且消费升级需求明确。

低线城市的星巴克门店通常选址极为谨慎,优先布局在当地最高端的商业综合体(如昆山万象汇、洛阳正大广场)或交通枢纽(如绵阳南郊机场、赣州西站),单店面积较小(多为快取店或标准店),且产品结构会适当调整(增加烘焙、轻食等本地化选项)。浙江义乌作为三线城市,凭借小商品经济带来的高收入群体,已开设近20家星巴克门店,分布在国际商贸城、 downtown商圈等核心区域,客单价甚至接近部分新一线城市。

不同线级城市布局的底层逻辑:消费、成本与品牌的平衡

星巴克在不同线级城市的分布,本质是“消费需求、运营成本与品牌定位”三者平衡的结果。一线城市虽然租金和人力成本高,但消费能力强、客单价高(约35-45元),且能通过密集布局摊薄供应链成本;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则凭借“消费升级红利”,在成本低于一线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消费意愿;低线城市虽然成本更低,但消费需求分散,因此需要“精准选址”以避免资源浪费。

城市的“商业成熟度”也是重要考量因素。星巴克进入一个城市前,通常会评估当地商业综合体数量、连锁品牌入驻率、夜间经济活跃度等指标——这些指标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更为成熟,而低线城市往往需要更长的市场培育期。

未来趋势:低线城市的“精准下沉”与场景化创新

随着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市场逐渐饱和,星巴克正加速探索低线城市的“精细化下沉”路径。通过“小店模式”(如快取店、外卖厨房店)降低运营成本,适配低线城市的消费频次;结合本地文化推出“地域限定产品”(如苏州的“评弹拿铁”、西安的“肉夹馍套餐”),增强对当地消费者的吸引力。经济活跃的县域城市和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可能成为星巴克低线城市布局的重点方向。

总体来看,星巴克的城市分布呈现“一线筑基、新一线领跑、二线渗透、低线精选”的特点,这种布局既巩固了其高端咖啡品牌的市场地位,也实现了对不同消费层级城市的覆盖。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持续分化,星巴克的城市布局逻辑还将不断调整,但其核心始终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xin51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申请加盟

创业有危险,投资需小心

资料领取 在线咨询

资料领取

  • 称呼
  • 手机

创业很危险,投资需小心

留言免费获取详细加盟资料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可以加盟了吗?
  • 留下邮箱,请将多项目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想了解更多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作为项目代理加盟商能得到哪些支持?
  • 请问投资此项目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在线客服

已帮助超过10万

善于为创业新手解决加盟问题,避免无加盟经验落入各类“商业陷阱”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