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开在学校旁边好吗
近年来,平价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凭借“高性价比”“年轻化营销”等标签迅速占领市场,尤其在高校、中学周边,时常能看到其门店前学生排队的场景。作为主打“10元以下”价格带的茶饮品牌,蜜雪冰城与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高度契合,“开在学校旁边”也成为许多创业者的选址首选。但这一选择究竟是双赢还是存在潜在问题?从学生日常需求到商家经营逻辑,从校园管理秩序到青年文化融合,背后藏着多维度的考量。
从学生需求看:平价便利与社交属性的双重满足
学生群体是茶饮消费的“主力军”,而蜜雪冰城开在学校旁边,首先击中的是他们对“便利”与“平价”的核心需求。对中学生而言,课间10分钟、放学后的短暂休息时间,不足以支撑走远路购买饮品,校门口步行3分钟内的门店能快速满足解渴、解馋的需求;对大学生来说,宿舍楼下、教学区附近的茶饮店,更是熬夜赶作业、社团活动后的“能量补给站”。蜜雪冰城的产品定价(如4元柠檬水、6元冰淇淋、8元珍珠奶茶)精准匹配学生每月800-1500元的可支配生活费,即使频繁消费也不会造成经济压力,这种“无负担消费”让学生更愿意将其纳入日常选择。
除了实用性,蜜雪冰城的“社交属性”也与学生生活深度绑定。当代学生热衷通过消费构建社交关系,一杯印有“雪王”logo的饮品,可能成为课间同桌分享的话题、社团活动时的集体订单、校园打卡照的“背景板”。尤其是蜜雪冰城常推出季节限定款(如樱花粉桃、草莓圣代)和联名活动(如与游戏、动漫IP合作),这些带有新鲜感的产品极易在学生社群中引发传播,甚至形成“不喝就out”的社交氛围。开在学校旁边的门店,自然成为这种社交需求的“线下载体”,让学生的消费行为从单纯的“买饮品”延伸为“参与流行文化”。
从商家经营看:市场潜力与运营挑战的博弈
对商家而言,学校周边无疑是“流量密码”——稳定的学生客流、集中的消费时段、清晰的目标群体,构成了天然的市场优势。以一所普通高校为例,在校学生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若门店能覆盖其中10%的学生每日消费,单日销量即可轻松破千杯。且学生消费具有“高频次、低客单价”的特点,复购率远高于其他场景,只要产品口味稳定、服务效率高,很容易培养忠实客户。学校周边的租金成本通常低于商业中心,尤其在非核心商圈的中学附近,经营压力相对较小,适合蜜雪冰城“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
但“流量红利”背后也藏着运营挑战。首先是“周期性波动”问题:学生客流高度依赖学期安排,寒暑假期间门店客流可能骤降50%以上,商家需提前规划淡季促销(如针对留校学生、周边居民的优惠)或调整营业时间;其次是“竞争内卷”,当一所学校周边出现2-3家茶饮店时,价格战、新品战不可避免,蜜雪冰城虽以低价见长,但仍需通过产品创新(如推出校园限定款)、服务优化(如学生专属折扣)维持竞争力;最后是“场景适配”,学校周边门店需适配学生的消费习惯,比如增加“快速取餐窗口”减少课间排队时间、提供“大容量分享装”满足宿舍集体购买需求,这些细节直接影响经营效果。
从校园管理看:安全秩序与消费引导的平衡
对学校和教育部门而言,校门口的商业门店并非“单纯的生意”,而是与校园秩序、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蜜雪冰城开在学校旁边,可能带来两方面的管理挑战:一是“人流聚集风险”,上下学高峰期,学生集中购买饮品易造成校门口拥堵,若门店未设置合理的排队区域,可能影响交通秩序,甚至引发踩踏、碰撞等安全问题;二是“消费行为引导”,部分学生可能因沉迷购买饮品而减少正餐消费,或为了“凑单”“打卡”过度消费,学校需通过班会、宣传栏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避免形成攀比心理。
不过,这些问题并非无解。商家与学校的“协同管理”是关键:比如门店可与学校约定“错峰促销”,不在上下学高峰推出限量产品引发排队;学校可协助规划“临时等候区”,避免学生聚集在马路上;双方还可联合开展“食品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饮品成分、合理摄入量等知识。规范经营的茶饮店反而能成为校园周边的“正面存在”——例如蜜雪冰城部分门店会参与学校的公益活动(如为贫困生提供兼职岗位、捐赠饮品给环卫工人),这种“社区融入”行为能提升品牌好感度,也为学生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
从社会视角看:品牌年轻化与青年文化的共生
蜜雪冰城与“学校旁边”的绑定,本质上是品牌与青年群体的深度互动。作为诞生于校园(创始人最初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摆摊)的品牌,蜜雪冰城天然懂得学生的“语言体系”:魔性的“雪王主题曲”、接地气的“土味营销”、频繁的“周边联动”(如学生证折扣、校园主题杯套),这些策略让它在学生中“无代沟”传播。开在学校旁边的门店,成为品牌与青年文化对话的“实体窗口”——学生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品牌内容的“二次创作者”,他们会在社交平台分享“学校门口的蜜雪冰城又出新品了”“今天和室友拼单了雪王冰淇淋”,这种自发传播让品牌影响力从校园扩散到更广泛的年轻群体。
反过来,学生群体的反馈也在推动品牌进化。比如针对中学生喜欢“高颜值”的特点,蜜雪冰城推出“樱花季粉色杯”“毕业季定制吸管”;针对大学生关注“健康”的需求,增加“零卡糖选项”“鲜果茶系列”。这种“双向奔赴”让茶饮店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场所,而是成为青年文化的“缩影”——它记录着学生的课间时光、社团活动、毕业季的离别与重逢,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符号。
在“需求匹配”与“规范经营”中实现共赢
回到最初的问题:“蜜雪冰城开在学校旁边好吗?”答案并非绝对的“好”或“不好”,而取决于“需求匹配度”与“经营规范性”的平衡。对学生而言,它是便利、平价的饮品选择,也是社交、文化的载体;对商家而言,它是潜力巨大的市场,但需应对周期波动与竞争压力;对学校与社会而言,它既是需要引导的消费场景,也是观察青年文化的窗口。
只要商家坚持“品质优先”(确保食品安全、合理定价),学校与商家做好“协同管理”(维护周边秩序、引导理性消费),蜜雪冰城开在学校旁边便不是简单的“生意”,而是满足学生需求、助力品牌成长、丰富校园生活的“多赢选择”。毕竟,一杯平价的柠檬水或冰淇淋,承载的可能不只是清凉,还有一代人关于青春、友谊与成长的温暖记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xin51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