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餐饮网 > 资讯 > 正文

三四线城市蜜雪冰城门店分布

2025-09-23 02:13:37 486 作者:佳佳

  

作为国内茶饮行业的“平价王者”,蜜雪冰城以“高性价比”为核心标签,在短短十余年时间内实现门店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三四线城市作为其下沉市场的“基本盘”,贡献了超过60%的门店总量,成为品牌规模化扩张的核心引擎。从县城的商业街到乡镇的集市旁,蜜雪冰城的绿色招牌已深度融入低线城市的消费场景。本文将从战略逻辑、区域特征、选址法则、挑战应对及未来趋势五个维度,解析蜜雪冰城在三四线城市的门店分布现状及其背后的下沉市场运营智慧。

  下沉市场的战略锚点:蜜雪冰城三四线城市布局的底层逻辑  

蜜雪冰城对三四线城市的深耕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茶饮市场竞争格局的精准判断。2010年代初,当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聚焦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时,蜜雪冰城已敏锐察觉低线城市的消费潜力。相较于一二线城市动辄30-40元的茶饮定价,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更倾向于10元以下的平价产品,而蜜雪冰城“4元冰淇淋、6元柠檬水”的价格带恰好契合这一需求。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竞争环境相对宽松,头部品牌渗透率较低,本土茶饮店多为夫妻店,产品标准化不足,为蜜雪冰城的规模化复制提供了空间。

  

从成本结构看,三四线城市的运营优势进一步强化了蜜雪冰城的下沉决心。数据显示,三四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商铺租金仅为一二线城市的1/3-1/2,单店装修成本可降低20%-30%,人力成本也普遍低于省会城市。这种“低成本+低定价”的组合,使得蜜雪冰城在三四线城市的单店盈利模型更稳健——即便客单价不足10元,仍能通过高销量实现薄利多销。以某中部县城门店为例,其日均出杯量可达800-1000杯,远超一二线城市部分商圈店的500杯水平。

三四线城市蜜雪冰城门店分布-1

  区域分布特征:从华北腹地到西南边城,蜜雪冰城的地理渗透路径  

蜜雪冰城在三四线城市的门店分布并非均匀铺开,而是呈现出“核心区域高密度、新兴区域快速渗透”的特征。作为起源于河南的品牌,华北地区(河南、山东、河北)成为其最早的“根据地”,门店密度位居全国前列。以河南省为例,截至2023年,该省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的蜜雪冰城门店数量已突破1.2万家,平均每个县城拥有15-20家门店,部分人口大县甚至超过30家,形成“一城多店”的饱和式布局。

  

华东地区凭借较强的县域经济活力,成为蜜雪冰城下沉的“第二增长极”。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份的三四线城市,如徐州、阜阳、温州下辖的县级市,消费能力接近部分二线城市,蜜雪冰城通过“县城包围市区”的策略,先在县级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再向地级市延伸。数据显示,江苏昆山、安徽阜阳的蜜雪冰城门店数量均超过500家,覆盖了80%以上的乡镇。

三四线城市蜜雪冰城门店分布-2

  

西南地区则依托人口基数和茶饮消费习惯,成为门店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四川、云南等地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街头茶饮”的接受度高,蜜雪冰城通过与本地供应链合作(如四川的蔗糖、云南的茶叶),降低原料成本的同时,推出符合区域口味的产品(如西南限定的“酸角汁”),推动门店快速铺开。截至2023年,四川三四线城市的蜜雪冰城门店数量已突破8000家,覆盖了95%的县级行政单位。

  选址逻辑:流量与成本的平衡术,蜜雪冰城门店的“黄金位置”法则  

在三四线城市,蜜雪冰城的选址逻辑可概括为“流量优先、成本可控、场景适配”三大原则。不同于一二线城市对核心商圈的依赖,其门店更多布局在“非核心但高流量”的区域,具体可分为三类场景:

  

第一类是“校园经济圈”。中小学、职业院校及高校周边是蜜雪冰城的“必争之地”。三四线城市学生群体消费能力有限,但对平价茶饮的需求高频,且具备强社交属性,容易形成口碑传播。在河南某县级中学门口,蜜雪冰城门店日均销量中,学生客群占比超过70%,周末单日销量可达平日的1.5倍。

  

第二类是“社区生活圈”。老城区的社区底商、菜市场周边、居民楼出入口等“接地气”的位置,是蜜雪冰城触达家庭消费者的关键。这类区域租金低廉(通常为核心商圈的1/5-1/3),且覆盖稳定的本地客群,适合长期经营。安徽某县城的社区店数据显示,其顾客复购率超过40%,以30-45岁的家庭主妇和中老年群体为主,消费场景多为日常休闲、邻里社交。

  

第三类是“交通枢纽与次级商圈”。汽车站、火车站周边的临街商铺,以及县城商业街的次干道,也是蜜雪冰城的重点布局区域。这类位置人流量大,且以流动客群为主,适合通过高性价比产品吸引“路过消费”。云南某县级汽车站旁的蜜雪冰城门店,节假日单日销量可突破2000杯,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达35%。

  挑战与应对:低线市场的“甜蜜烦恼”与蜜雪冰城的本土化适配  

尽管三四线城市为蜜雪冰城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但其门店分布仍面临三大挑战:区域竞争加剧、供应链覆盖不均、消费习惯差异。

  

区域竞争方面,随着蜜雪冰城的成功,本地茶饮品牌开始模仿其“平价策略”,推出5-8元的产品,甚至在选址上“贴身竞争”。在山东某县城,蜜雪冰城门店500米范围内出现了3家本地品牌茶饮店,导致客流分流。对此,蜜雪冰城通过“产品迭代+品牌IP化”应对:一方面每月推出1-2款区域限定产品(如北方冬季的“热可可”、南方夏季的“冰柠檬茶”),另一方面通过“雪王”IP形象的本地化营销(如结合县域文化举办快闪活动),强化品牌差异化认知。

  

供应链覆盖方面,偏远县域的物流成本仍是痛点。部分西南、西北县域距离蜜雪冰城区域仓储中心超过500公里,导致原料配送周期长、损耗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蜜雪冰城加快在三四线城市建设区域分仓,例如在四川绵阳、甘肃兰州设立二级仓储中心,将周边县域的配送半径缩短至300公里以内,原料损耗率从8%降至3%以下。

  

消费习惯差异方面,不同区域对口味、甜度的偏好差异显著。北方消费者偏好甜腻口感,南方则更爱清爽口味;西南地区喜辣,对“解辣茶饮”需求旺盛,而华东地区更注重健康属性。蜜雪冰城通过“区域定制菜单”应对:在华北门店增加“全糖”选项占比,在华南推出“少糖版”水果茶,在西南上线“酸梅汤”“冰粉”等解辣饮品,实现产品与本地需求的精准匹配。

  未来趋势:从“广度覆盖”到“深度运营”,三四线城市门店的进阶方向  

展望未来,蜜雪冰城在三四线城市的门店分布将从“追求数量”转向“质量提升”,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县域下沉再深化”。目前蜜雪冰城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位,下一步将向乡镇市场渗透。通过“乡镇代理制”,鼓励本地创业者加盟,降低扩张成本,同时结合乡镇集市、庙会等场景,推出“流动摊位+固定门店”的复合模式,进一步触达下沉市场的“毛细血管”。

  

二是“数字化管理提效”。针对三四线城市门店分散、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蜜雪冰城正加速推进“智慧门店”系统,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库存管理、员工培训、营销活动的远程化、标准化。新上线的“门店健康度监测系统”可实时分析单店销量、客群结构、原料损耗等数据,帮助加盟商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升单店盈利能力。

  

三是“文化融合增强品牌粘性”。在门店设计上,蜜雪冰城开始尝试“在地化改造”,例如在陕西县域门店融入“秦腔”元素,在云南门店采用“民族风”装修,通过文化符号增强本地消费者的认同感。联合县域文旅部门举办“茶饮+非遗”活动,将产品与本地文化IP绑定,从“平价茶饮提供者”向“区域文化传播者”转型。

  

总体来看,三四线城市不仅是蜜雪冰城门店数量的“贡献者”,更是其商业模式验证的“试验田”。通过对下沉市场的深度理解、灵活的选址策略及本土化运营,蜜雪冰城正持续夯实其在低线城市的竞争优势,为平价茶饮品牌的下沉路径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xin516@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申请加盟

创业有危险,投资需小心

资料领取 在线咨询

资料领取

  • 称呼
  • 手机

创业很危险,投资需小心

留言免费获取详细加盟资料

  • 项目很好,请尽快联系我详谈。
  • 请问我所在的地区可以加盟了吗?
  • 留下邮箱,请将多项目详细资料邮件给我。
  • 想了解更多加盟流程,请与我联系!
  • 作为项目代理加盟商能得到哪些支持?
  • 请问投资此项目所需要的费用有哪些?

在线客服

已帮助超过10万

善于为创业新手解决加盟问题,避免无加盟经验落入各类“商业陷阱”

在线咨询